UID742
阅读权限100
主题
帖子
精华
积分15245
文采 点
钻石 颗
鲜花 朵
金币 枚
注册时间2021-7-7
最后登录1970-1-1
|
楼主 |
发表于 2023-6-11 15:40
|
显示全部楼层
言必出,行必果,没什么可拖泥带水的。
相声是起源于北方的艺术形式,当然也是以北方语系为基础的语言艺术,对南方人来说,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儿吃力。
搭话接梗其实没什么,演员与观众适当地互动更能调动气氛。所谓“刨活儿”是指,演员好不容易攒个包袱儿,前边儿铺垫了半天正准备抖,却被观众抢先给亮了,结果这包袱儿就不响了,白使了。有些包袱只能使一回,下回再使就不灵了。
所以说相声创新很难,现在说相声要回归小剧场,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个。创作者煞费苦心创作了一段儿相声,结果上个晚会电视上一播,全国人民都知道了。下回你再演,你一张嘴,观众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了,还怎么逗乐呢?
“脱口秀”,对,就这意思,我昨天就是没想到这词儿。我这段儿,从节奏到语气,其实严格来说不算真正的相声,更接近于“脱口秀”。脱口秀也是有本子的,只不过“脱口秀”对演员的现场反应、语言逻辑和表达以及现场把控,都有一定的要求。
相声的包袱,我认为大致有两种。一种是语言上的,比如利用谐音、口误、改编、歪解等,纯粹是用语言逗乐观众,比如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的《苏批三国》。还有一种是利用故事情节上的巧合、荒诞、误会等制造效果,用“事儿”把观众逗乐,比如马三爷的《逗你玩儿》。
马三爷自不必说,刘宝瑞先生,现在人可能了解不多,著名的“单口大王”,与侯宝林先生齐名。 |
评分
-
1
查看全部评分
-
|